武夷山肉桂是紅茶嗎? 不是;武夷巖茶肉桂不是紅茶,武夷肉桂,屬烏龍茶類。被發明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是以肉桂樹品種的茶樹命名的名茶,成茶外形緊結呈青褐色,湯氣香味刺鼻。肉桂茶其品質優異,性狀不變。是武夷巖茶的當家品種,且被外地廣為引種。武夷山肉桂是紅茶嗎? 不是;武夷巖茶肉桂不是紅茶,武夷肉桂,屬烏龍茶類。被發明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是以肉桂樹品種的茶樹命名的名茶,成茶外形緊結呈青褐
采摘:駐芽中開面3~4葉采摘。按照肉桂品種營養發展較強、駐芽新梢形成較慢的特性。在大出產中,為了及時采摘,前期少量采小開面,中期大量采中開面,后期少量采大開面。采摘時間一般在上午10時至下午3時,以好天午后3時采摘當天完成曬青,制茶質量最好。
2、制作工藝 現今制作,仍沿用傳統的手工做法,鮮葉經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焙等十幾道工序。鮮葉萎凋適度,是形成香氣滋味的根本,做青系巖茶品質形成的要害。做青時須把握重萎輕搖,輕萎重搖,多搖少做,先輕后重,先少后多,先短后長、看青做青等十分嚴格的技術措施。近年來做青多以滾洞式綜合做青機進行。
3、曬青 曬青以均勻薄攤為原則。具體時間及水平“看青曬青”而定,以葉面光芒消失,葉質柔軟,頂二葉下垂(或一葉下垂),青氣消失,減重8%~12%為度。隨即移入青間攤涼0。5~1小時,目的是散發燒氣和使葉肉、葉脈間水分漫衍均衡。
4、做青 決定肉桂品質的要害性工序。做青間的情況溫度22℃~25℃,相對濕度約70%,保持新鮮空氣。做青既按“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的武夷傳統辦法,又按肉桂茶青葉的特點,多次搖青(5~8次)。每次搖青次數由少到多,依次遞增;攤葉厚度,依次拼篩加厚,使香氣遲鈍而充實地成長。涼青時間(即每二次搖青之間的相隔時間)先短后長。具體時間及水平依靠手、鼻、眼感官綜合調查,尺度為青葉手握如綿的彈性感;鼻聞青氣消失,由清香轉花果香;眼看紅邊水平三紅七綠。整個歷程約需8~12小時。
5、殺青和揉捻 做青結束即投入殺青,要求最后一次搖青后40分鐘內進行殺青,不宜堆放過久,以免堆葉發燒引起發酵太過。鍋底溫度以250℃為適度。殺青水平把握以香氣顯露、折梗不絕為準。此時乘熱揉捻至葉片成條。
6、烘干揀梗 分毛火、揀梗、足火三個步調。毛火溫度約130℃,時間12~15分鐘。毛火后揀梗。足火溫度約90℃,烘焙至茶葉含水量約6%~7%,即成毛茶。
7、復火 足火后的毛茶是否需要復火,依差異銷區消費習慣而定。如廣東潮汕和山東北京部門地方,要求制品茶火功較足,毛茶須進行一道或二道復火(俗稱燉火),第一次燉火80℃~90℃,6小時;非凡要求環境下,于第一次燉火后半個月進行第二次燉火,火溫70℃~80℃,7~8小時,烘至茶葉含水量約5%。燉火后的制品茶具有焦糖香和耐沖泡的特點,但足火所發生的香味型物質,經燉火后喪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