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亦稱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再加工茶 ◆綠茶-- 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藝制成。按其
主要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亦稱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再加工茶
◆綠茶--
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藝制成。按其干燥和殺青方法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綠茶形成了“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等特點。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代表茶有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碧螺春:
西湖龍井 簡稱龍井。產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龍井村四周的山區。每年春季分四次采摘鮮葉。清明前采頭茶稱為“明前茶”,其形似蓮心,故稱“蓮心”。谷雨前采摘稱“雨前茶”,又稱二春茶,其形似旗如槍,故稱“旗槍”。立夏采三春茶,形似雀舌,故稱“雀舌”。四春茶附帶茶梗,故稱“梗片”。龍井茶具有四絕,一色絕、二香絕、三味絕、四形絕。即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龍井茶所含氨基酸、兒茶素、維生素等成分,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化膩、消炎解毒之功效。
黃山毛峰 曾名“黃山云霧茶”,創制于清光緒年間,主要產于安徽黃山及歙縣地區。以松谷庵、吊橋庵、云谷寺、桃花峰等地所產,質量最佳。明許次紓所著《茶疏》中,把它與錢塘龍井相提并論。《黃山志》載:“蓮花庵帝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腭,謂之黃山云霧”。其特點是:外形秀美,每片長約半寸,芽葉肥壯勻齊,細扁稍卷曲,白毫多而顯露,尖芽緊偎葉中,形似雀舌,色澤油潤光亮,綠中泛微黃。沖泡時霧氣結頂,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持久似蘭蕙,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可謂“清秀脫俗,茶中仙子” 。
碧螺春產于江蘇省吳縣洞庭東、西山。每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茶芽長至1-2厘米,即可采摘。鮮葉越幼嫩,制成干茶后白毫越多,品質越佳。成品外形緊密、條索纖細、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飲后回甘。
◆紅茶--
又稱發酵茶。以適宜制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制而成。其湯色以紅色為主調,故得名。紅茶可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為我國第二大茶類。
代表茶有祁紅、滇紅:
祁紅 祁門紅茶又稱“祁門功夫茶”。“祁門烏龍”。安徽省祁門、貴池等地出產的名茶。品質優異,以其芬芳郁馥、醇厚甜潤而馳譽中外,在紅茶中最負盛名。曾于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該茶特點是:色澤烏潤,條索緊細,鋒杪秀麗。湯色紅艷透明,葉底鮮紅明亮。滋味醇厚,回味雋永,即使加入牛奶仍不減茶香,向以高香聞名,其似果香,又似花香,素有“祁門香”之稱,終聲譽日隆。
滇紅 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干茶色澤烏潤、金毫特顯,湯色艷亮、香氣鮮郁綿長,滋味濃厚鮮爽。
◆烏龍茶--
亦稱青茶,半發酵茶。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制法,其品質介于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的濃鮮味,有綠茶的清芬香,并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健美茶。
代表茶有文山包種茶、安溪鐵觀音、凍頂烏龍茶、 武夷大紅袍:
文山包種茶 輕度半發酵烏龍茶。產于臺灣省北部的臺北市和桃園等縣。成品茶外形卷曲,茶湯金黃,有天然幽雅芬芳氣味。文山包種茶含有豐富的營養保健成分,可強心利尿,消除疲勞,有消除血脂肪,防止血管硬化的妙效。
安溪鐵觀音 屬烏龍茶之極品,產于福建省安溪縣堯陽鄉。采制工藝:每年分四次采摘,春茶在立夏,夏茶在夏至后,暑茶在大暑后,秋茶在白露前,春茶為最好。其成品茶外形條索卷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油亮,滋味醇厚甘鮮,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飲之具有清心明目,防止動脈硬化,,降脂減肥之功效。
凍頂烏龍茶 產于臺灣省南投縣鳳凰山支脈凍頂山一帶,其成品外形呈半球型彎曲狀,色澤墨綠,有天然的清香氣,湯色呈柳橙黃,味醇厚甘潤,其品質以春茶最好。
◆白茶--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主要產區在福建省(臺灣省也有少量生產)建陽、福鼎、政和、松溪等縣。白茶的制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于萎凋。白茶制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 簡稱銀針、又稱白毫。其成品多為芽頭,滿披白毫,色白如銀,纖細如針,故得高雅名。白毫茶是屬于僅有的白茶品種中之極品,同君山銀針齊名于世,歷代為皇家的貢品。銀針成品茶芽肥壯,滿披白色茸毛,色澤鮮白,閃爍如銀,條長挺直,如梭如針。湯色清澈晶亮,呈淺杏黃色。入口毫香顯露,甘醇清鮮,其性寒有解毒退熱降火之功效,被視為治療麻疹的良藥。
白牡丹 以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后綠葉托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名。成品毫心肥壯,葉張肥嫩,呈皺紋隆起,葉緣向葉背卷曲,芽葉連枝,葉面色澤呈深灰綠,葉背遍布白茸毛;香毫顯、味鮮醇,湯色杏黃或橙黃清澈:葉底淺灰,葉脈微紅,其性清涼,有退熱降火之功效。
◆黃茶--
人們從炒青綠茶中發現,由于殺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時,葉色即變黃,于是產生了新的品類——黃茶。
黃茶屬發酵茶類,黃茶的制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這個悶堆過程是黃茶制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黃茶按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代表茶有蒙頂黃芽、霍山黃芽:
君山銀針——黃芽茶極品之一
君山銀針,以注冊商標“君山”命名,為黃茶類針形茶。唐宋時,因它處形好像鳥的羽毛,因此人們給它起名為黃翎毛、白鶴翎;到了清代,又因此茶有白色茸毛,改稱為白毛尖;1957年始定今名。
銀針茶產于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君山島,從古至今,以其色、香、味、奇并稱四絕。古時君山茶僅年產一斤多,現年產量也只有300公斤。
銀針茶每年清明前三四天開采鮮葉,以春茶首摘的單一茶尖制作,制1公斤銀針茶約需5萬個茶芽。它的制作工藝雖然精湛,但對外形并不作修飾,而要求務必保持其原狀,只從色、香、味三個方面下工夫。
君山銀針成品外形芽頭茁壯,堅實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黃光亮,素有“金鑲玉”之美稱;內質毫香鮮嫩,湯色杏黃明凈,滋味甘醇甜爽,葉底肥厚勻亮。
蒙頂黃芽——黃芽茶極品之二
蒙頂黃芽,以黃山牌注冊商標名世,因生產廠家注冊商標不同,故茶名有“山”與“頂”之別。產于四川省名山縣蒙頂山山區。
蒙頂黃芽以每年清明節前采下的鱗片開展的圓肥單芽為原料成品茶,芽條勻整,扁平挺直,色澤黃潤,全毫顯露。湯色黃中透碧,甜香鮮嫩,甘醇鮮爽,葉底全芽嫩黃。
蒙頂茶栽培始于西漢,距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了,古時為貢品供歷代皇帝享用,新中國成立后曾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霍山黃芽——黃芽茶極品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