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網訊 在陜西省人大代表魯瓊的帶領下,如今這邊的百姓變成了受益的金山銀山。深秋時節,省人大常委會脫貧攻堅代表擔當主題采訪團走進漢中市勉縣阜川鎮小河廟村,實地探訪人大代表履職為民,助力脫貧攻堅的陜西人大代表實踐。 走進勉縣小河廟村,記
安溪鐵觀音網訊 在陜西省人大代表魯瓊的帶領下,如今這邊的百姓變成了受益的“金山銀山”。深秋時節,省人大常委會“脫貧攻堅•代表擔當”主題采訪團走進漢中市勉縣阜川鎮小河廟村,實地探訪人大代表履職為民,助力脫貧攻堅的陜西人大代表實踐。
走進勉縣小河廟村,記者感觸最深的就是,這里不僅有怡人的田園風光,還有火熱的鄉村生活。一萬余畝連片茶園,成為當地村民家家致富的“寶地”。然而幾年前,由于百姓分散經營,且茶葉管護不到位,品質難以保證,從沒有想到過“一片葉子”可以致富一方百姓。
2012年,魯瓊和丈夫返鄉創業,帶頭成立勉縣小河廟云霧香芽茶葉發展專業合作社,吸納周邊50戶農戶抱團發展,免費提供茶葉種植、生產、加工技術服務,無償向貧困茶農發放茶苗,并不斷改良茶葉品種,提升茶葉質量。
“尤其對于貧困戶,我們的鮮茶葉收購價要高出市場價20%,鼓勵他們通過勞動增收脫貧。同時,還與貧困戶簽訂勞務用工合同,不定期培訓種植、生產茶葉技術,增加他們的造血能力。“魯瓊說,在茶產業發展過程中,她意識到產業融合發展是必然趨勢,茶產業也應該從單一產業逐步邁向多產業融合發展。
于是,她2017年成立陜西瓊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發展。她積極引進電商企業大力拓展茶葉銷售渠道,并借鑒福建茶葉產區發展思路,積極宣傳“茶旅融合”理念,開展“茶園休閑觀光+品茶+茶葉采購”的體驗消費模式,目前形成以生態茶園徒步、攝影、采茶制茶、茶事民俗休閑體驗等多種形式的茶鄉旅游新亮點。
脫貧攻堅成功與否不是紙上數據說了算,而是老百姓說了算,要讓老百姓從心中真正感受到脫貧。“這幾年,家里生活變化特別大。在魯代表的帶領下,我們的致富門路也越來越多,除了在自己家的三畝地里種茶葉,待采摘后每年都會有4000多元的收入。”50歲的勉縣小河廟村脫貧戶何明坤掰起手指算起了經濟賬,“我還在魯代表的茶廠務工,每月能領3000元的工資,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發展產業、帶動就業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如今,勉縣小河廟村貧困群眾在魯瓊帶領下,通過提供采茶、制茶用工崗位、訂單收購鮮葉、荒廢茶園回收入股年底效益分紅等途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如今,她累計帶動周邊貧困戶329戶1159人,實現戶均增收 5000元以上。
今年是脫貧攻堅最后一年,雖然茶葉只是一片小小的樹葉,但對于山區里的老百姓,那是期待,是幸福人生的夢想。魯瓊表示,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將繼續帶領群眾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戰果,把茶產業做好做強,讓更多農戶享受產業發展紅利。